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打造LED照明新格局
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LED作为节能环保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多方的关注和支持,在多方资本的涌入下,全球化市场竞争正加速进行。
在全球LED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国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一席。纵观当前LED产业格局,中国已经形成了从上游的外延、衬底、芯片、到中游的封装、下游的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在欧美日韩等国际LED“巨鳄”领跑市场的前提下,中国LED产业又该如何创新思维、模式,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近日,记者走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通普科技有限公司,独家对话董事长庞桂伟先生,探寻中国LED企业在全球经济博弈下的制胜之道和创新密码。
产、学、研通力合作,打造创新生产基地
创新就是生产力。对于LED新兴产业来说,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实现规模化的量产和成本的下降,最终达到普及万家的最终目的。
当前,我国LED产业仍然存在着产、学、研脱节的现象,最新的科研成果不能直接转换成为生产力已经严重制约了LED产业的创新应用力度。庞桂伟指出,企业应该成为创新的载体,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LED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此,通普科技率先启动与深圳大学科研合作,通过建立联合科研基地,与深圳大学针对LED光电技术展开紧密合作,积极发挥双方在技术和生产上的优势,深化协同创新机制,大力推进产学研融合,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未来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如果不能紧紧把握市场的发展导向,企业必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淘汰!”据庞桂伟介绍,此次,通普科技与深圳大学进行强强联合,将投入各自最优的资源共同创建科研基地,通普拥有强大的生产和制造优势,同时对市场的把控也更为敏锐,而深圳大学对光电材料的研究有较为深厚的技术积淀,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强项,在封装工艺、成本控制、智能研究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发挥科研院校与LED企业之间的交叉、业务对口、互补的优势和特点,展开LED技术攻关和学术研究,快速地将科研基地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此次与深圳大学的创新合作方式不仅为通普科技抢占国内外市场提供了更为核心的技术和产品竞争力,同时也为实现“缔造和谐光环境”的美好愿景奠定了良好的科研基础,为LED业界开辟了校企合作新的模式。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31立即申请>> 室外照明新产品OSCONIQ®P 3030(P7)免费试用
-
即日-2.15立即申请>> 【免费试用】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新一代DURIS®S 5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产业研究院智慧灯杆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精选OSRAM通用照明、移动设备、工业领域...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行业研究】LED照明行业出口月度监测报告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亚马逊AWS智能产品IoT研讨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