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接地气” 面临中国消费者/企业双重挑战
据刘烨介绍,飞利浦早在7年前开始LED照明的研发工作,而囿于当时LED的光效水平,若想真正做到应用于照明,需要许多超前的技术,且其成本非常高。当时,飞利浦制定的策略为,“要做世界上第一个能做到应用于照明的LED产品。”
在这个策略之下,飞利浦推出了“小王子”等高端产品。刘烨表示,推出这些“高大上”产品的目的,其一是作为业界领先者需要引领产业,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则是通过尝试新的技术,试探市场的反馈,了解市场需求。
刘烨认为,“为了树立飞利浦的品牌形象、进行技术储备,‘高大上’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但对于LED照明产品,如果不进入民用市场,不制定老百姓付得起的价钱,市场就无法打开。”
然而,经济型的民用产品并不比高端产品技术含量低。
刘烨表示,为了保住质量底线,在一定品质上做到经济,研发团队花费的时间甚至比高端产品更多。
刘烨进一步解释道,一个高端产品中也许全部参数都能达到极佳水平,只有当每一项性能都做到100%时,才懂得如何取舍,才知道未来的方向往哪走。
但对于民用市场来说,并非所有高指标都有意义。因此,要找到哪些性能需要加强,哪些功能可以省略,需要研发团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老百姓愿意为哪种性能埋单,企业就要将他做好。”刘烨总结道。为了实现LED照明进入民用市场,需要即使连飞利浦这样的老牌照明企业都需要不断尝试、学习。
然而,这个探索的过程十分漫长。虽然飞利浦在7年前已开始进入LED照明领域,但真正推出经济型产品时已经是2012年,而当时的5W球泡灯售价是60 元左右,到现在,只需要30%~40%的价格就可以买到。在产品不断降价的背后,是LED照明技术逐渐成熟,以及飞利浦根据消费者“真正的需求”而不断优化的过程。
性能再完美,作为幕后功臣的“高大上”产品始终无法大量进入民用市场,“经济型产品才能起量,而起量后才能将产业做大,实现自动化生产,降低人为因素,提高产品可靠性,使价格进一步降低。”刘烨如是说。
除了探索中国市场需求的特点外,飞利浦还扛起了培育市场的大旗。
刘烨表示,作为领先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带头培育市场,向消费者宣传什么是好的产品,使消费者了解光品质、寿命、安全等概念,从而对LED照明更加了解、信赖,最终才能选择购买。“如果老百姓不懂得分辨,买到不好的产品,就会认为LED不好,这个市场就被做坏了。”
诚然,培育市场并不是一家公司就能完成的,刘烨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培育市场的行列,使市场规范化,企业之间进行健康的竞争。
从市场表现来看,飞利浦的种种努力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在经济型产品面世后,销量就增长了300%。
双重挑战
除了要适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外,飞利浦也面临着来自本土照明企业的挑战。
刘烨表示,国内的一线厂商成长迅速,一些产品品质甚至已与飞利浦接近。而且在刘烨看来,国内厂商并不应该将飞利浦视为威胁,而是机遇。作为市场的领军人物,飞利浦带头将LED照明市场打开,向普通工薪阶层消费者推出高质平价的产品,树立业界标杆并培育市场,国内一线厂商应抓住机会,积极参与竞争,携手把市场做好,把“蛋糕”做大。
“LED照明时代,大家都处于同一水平线、同一标准下竞争,各家可以通过差异化来抢夺市场,谁更能满足老百姓需求,谁才能成为赢家。”刘烨坦言。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31立即申请>> 室外照明新产品OSCONIQ®P 3030(P7)免费试用
-
即日-2.15立即申请>> 【免费试用】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新一代DURIS®S 5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产业研究院智慧灯杆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精选OSRAM通用照明、移动设备、工业领域...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行业研究】LED照明行业出口月度监测报告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亚马逊AWS智能产品IoT研讨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