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日本电气硝子:以 Lumiphous?锚定汽车照明未来

2025-05-07 12:37
来源: 电气硝子

在硅基芯片与机械齿轮深度交融的时代,汽车正褪去百年机械躯壳,向 “移动智能终端” 加速蜕变。电动化重构动力基因,网联化编织数字神经,智能化重塑交互界面,共享化改写使用场景 —— 这场“新四化” 的产业革命,不仅重塑了汽车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智能车灯也正从功能性部件向交互化载体加速转型。

在此背景下,高功率 LED大灯凭借高亮度、低能耗、快响应等优势,在ADB 自适应远光、矩阵式智能照明技术的助推下,成为了汽车照明领域的主流方案。TrendForce数据显示,2023年LED头灯渗透率于全球传统乘用车达到72%,其中电动车的LED头灯渗透率更高达94%。

然而,随着高功率光源的应用深化,传统波长转换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瓶颈也日益凸显。传统的树脂材料在面对高功率光源产生的高温时,易出现荧光粉分散不均、耐水失效等问题,导致发光色度偏差大、寿命短。如何让高功率光源在高温下仍保持稳定的光谱输出?怎样将荧光体分散精度提升至纳米级?深耕玻璃材料 70 余年的日本电气硝子(NEG)给出的答案是Lumiphous?荧光体玻璃。

为深入解析这一材料如何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从技术创新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我们特邀日本电气硝子电子部品事业部第一制造部上田直辉先生,从 “技术突破的底层逻辑”“全链制造的产业壁垒”“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战略”三大维度,揭示 Lumiphous?的技术要点与行业价值。

image.png

电子部品事业部 第一制造部 上田 直辉 先生

一、解读 Lumiphous?荧光体玻璃的“优势三板斧”

日本电气硝子专为波长转换应用研发的荧光粉玻璃复合材料 Lumiphous?(PiG),其核心竞争力源自对材料性能的系统性探索。上田直辉先生表示,相较传统树脂基材料,该技术的革新性优势主要集中在三大维度

1. 工艺革新:攻克厚度极限,赋能车载照明新形态

日本电气硝子通过独特的玻璃配方与成型工艺,不仅实现了荧光粉在玻璃基体中均匀分散,有效控制发光色度偏差,也赋予Lumiphous?荧光体玻璃出色的耐候性,即使面对 85℃/85% RH×5000h 的严苛测试环境,仍具有良好的光通量。

image.png

在产品形态研发上,日本电气硝子持续突破材料厚度瓶颈。针对荧光体玻璃厚度压缩时产生的裂纹难题,日本电气硝子通过系统性优化加工工艺参数、改进搬运防护措施等全工序流程,成功实现了 100μm 以下超薄产品的稳定量产。上田直辉指出,该材料的技术突破为汽车大灯的小型化、集成化设计提供了关键支撑,尤其契合 ADB 矩阵式照明系统对紧凑空间布局的精密设计需求,推动车载照明向更轻薄、更智能的方向演进。

2. 场景适配:多元产品矩阵满足差异化需求

基于多年以来对于车载照明场景的深度理解,日本电气硝子目前已经为 Lumiphous?打造了覆盖多维度的产品矩阵 —— 从超薄(<100μm)、薄型(100-150μm)到标准(>150μm)的厚度分级体系,精准贴合不同光源功率、灯具结构及功能场景的差异化需求。而在颜色选择上,除了适配主照明光源的白色、以及满足信号光高辨识度要求的琥珀色,日本电气硝子 还针对新兴的氛围灯、交互信号灯等场景,持续开发高可靠性深红色产品(开发阶段),形成 “基础光色 + 功能光色” 的完整光谱覆盖。

image.png

image.png

3. 制造壁垒:全流程自主研发,铸就品质基石

日本电气硝子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成为了业内少数具备材料设计、评估、熔融、成形、加工等全链条玻璃生产技术的企业。公司四大研发基地协同发力,形成覆盖基础研究到应用创新的完整研发体系:P&P 技术中心专注玻璃基础技术与应用技术研发;大津技术中心聚焦材料设计、分析评估及生产工艺基础研究;高月技术中心主攻新型玻璃生产工艺与复合化技术;能登川技术中心则深耕玻璃纤维产品研发及强度测试等领域。

依托各技术中心的专业化分工与跨领域协同,日本电气硝子持续推进玻璃生产技术的创新,并通过复合技术的深度应用,研发出一系列高机能玻璃产品。截至目前,日本电气硝子已累积超 13,972 项相关专利,构建了从材料到应用的知识产权护城河。

二、全链筑基,本土化破局:共拓智能车灯新蓝海

多年以来,凭借着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产业整合能力,日本电气硝子已构建起从玻璃材料选定、原料结构设计到成型加工的全流程开发生产体系。依托这一完整链条,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客户在特殊性能上的定制需求,无论是应用于汽车CID、仪表板等领域的薄型Dinorex UTG?用,还是5G通讯微波传送领域的低损耗LTCC材料,均可通过内部技术团队的协同攻关,迅速启动研发与样品制作流程,大幅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上田直辉介绍道。

在生产与服务保障层面,日本电气硝子在全球范围内搭建了广泛且高效的生产网络,在日本、中国、韩国、马来西亚、美国、欧洲等地均设立多个生产据点 ,各据点间紧密协作,实现了产能的灵活调配与技术的快速共享,能够迅速响应全球不同区域客户的需求。

在中国,日本电气硝子更是着重发力,布局深远。自2000 年起,便在福建省生产CRT用玻壳,随后以合资形式落子上海,切人LCD用玻璃基板生产赛道。2014-2022年时间,电气硝子玻璃(厦门)有限公司更是豪掷76亿元进行了四期项目投资,构建起从原材料熔融、成型到加工的生产体系,可年产液晶玻璃基板多达 5000 万平方米。

上田直辉先生透露,为进一步加强在中国市场的联系,日本电气硝子正通过 “双轮驱动” 策略加速 PiG 产品布局:一方面整合国内各生产基地资源,以全流程制造优势保障产品可靠性;另一方面完善客户需求快速响应通道,联合本土代理商精准对接汽车零部件、智能座舱显示等领域的诸多客户,推动高性能 PiG 产品深度融入中国产业生态。

结语

当汽车照明进入 “功能 + 交互 + 智能” 的多元需求时代,Lumiphous?荧光体玻璃不仅是一款材料创新产品,更是日本电气硝子对行业趋势的深度洞察:以材料创新突破厚度瓶颈,以精密制造的工匠精神满足高端需求,以全球化布局与本地化创新拥抱市场变革。正如 NEG 所坚信的 —— 唯有扎根核心技术,才能在产业变革中锚定未来。随着高功率照明与智能车灯的渗透率持续提升,Lumiphous?正成为汽车照明从 “功能性” 迈向 “智能化” 的关键基石。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