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LED光源用发光材料应用现状及趋势
3.特种光源用发光材料
3.1 植物照明用发光材料
近年来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LED发光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LED在植物工厂的应用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LED具有体积小、寿命长、低发热量等优点,此外,其所特有的波长优势、宽幅的可调性等,被认为是人工光植物工厂的有效替代光源。LED应用于植物照明的市场前景相当乐观,预期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2017年植物照明(系统)市场规模约为6.9亿美金,其中LED灯具为1.93亿美金,预估到2020年植物照明(系统)市场将成长至14.24亿美金,LED灯具将成长至3.56亿美金。目前实现LED发光的模式主要为蓝色LED芯片或紫外LED 芯片+荧光粉,未来,植物照明用荧光粉也将是实现植物照明器件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植物进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主要能量来源就是光,但是植物对光的吸收不是全波段的而是有选择性的,同时不同绿色植物对光的吸收光谱又基本相同,叶绿素对光波最强的吸收区有两个,一是在波长为400-500nm的蓝、紫光部分,对橙、黄光吸收较少,对绿光的吸收最少,所以叶绿素的溶液呈绿色,另一个是在波长为640-660nm的红光部分,红光有利于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还能加速植物的生长发育。所以,高效的植物补光照明一般采用400-500nm的蓝光和 640-660nm的超红光以及部分白光LED的组合来实现。
此外,除了植物必须吸收的上述两类光,植物还存在光感受系统(光受体)。植物中最主要的光受体就是吸收红光或远红光的光敏色素(phytochrome)。它对红光和远红光极其敏感,参与植物从萌发到成熟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植物体内的光敏色素以两种较稳定的状态存在:红光吸收型 (PR,lmax=660nm)和远红光吸收型 (PR,lMAX=730nm),这两种状态可相互转化,所以完整的植物照明方案还应该有730nm的远红光。蓝粉采用紫外/近紫外芯片激发,主要以铝酸盐、硅酸盐、磷酸盐、氮化物为基质,EU2+为发光离子。深红色荧光粉大都采用EU、MN或CE等离子或与MN2+共掺得到。这两种波段的荧光粉的研究已经十分广泛,目前技术比较成熟,能够实际应用于植物照明。但是用于植物光敏色素的远红光荧光粉的研究还很少,其发光效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平,难以实际应用。因此开发与植物照明领域匹配的远红外光新型发光材料,解决其关键制备技术,以及对蓝、红以及远红光荧光粉在用于照明时,光的配比的研究是植物照明贡献于当今生物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3.2 近红外光源用发光材料
近红外光是指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近年来近红外探测器在面部识别、虹膜识别、安防监控、激光雷达、健康检测、3D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已然成为国际研究焦点。预计2020年近红外探测器在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达到250亿美元,其中仅虹膜识别技术总产值将达到35亿美元。红外探测器件是通讯和物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急需高效窄带或特种宽谱带发射的的近红外(特别是780-1600nm) 器件。目前红外芯片的专利被国外掌握,尤其是1000nm以上波段芯片的效率低、成本高且受国外专利和技术垄断,亟待开发以高能成熟紫光-蓝光芯片激发荧光粉转换型高效红外器件。2016年底 , 欧司朗推出首款蓝光芯片复合近红外荧光粉的近红外LED,用于测量食品中脂肪、蛋白质、水分或糖分含量。蓝光芯片与近红外荧光粉复合封装的实现方式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发光效率高等优点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开发各波段近红外LED用新型近红外荧光粉,实现其多样化的应用需求迫在眉睫。
根据近红外光的分类,近红外长波为1100-2526nm的发光,近红外长波荧光粉主要以Er3+和Ni2+为发光中心。目前,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进展,研究出了近红外长波不同波段的荧光粉,且通过敏化离子等的引入实现了能量传递,发光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近红外短波为780~1100nm的发光,近红外短波荧光粉主要以Cr3+、Yb3+、Nd3+为发光中心。目前业界在近红外发光材料领域获得了较为丰富材料体系,但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发光效率低,部分体系稳定性较差,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开发配套的新型近红外发光材料,突破紫光-蓝光激发下高效发射的红外荧光粉及其关键制备技术,不断提高其光效,逐渐替代近红外芯片。
4.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高效低廉的蓝光LED芯片的照明与显示技术已经成熟应用,其中适合蓝光激发的照明用铝酸盐及氮化物体系荧光粉的性能也日益完善,但是伴随全光谱照明及大功率照明技术和应用需求,亟待开发新型荧光粉以及陶瓷化或单晶化的高性能荧光材料。在显示领域,虽然QLED、OLED和激发显示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开发新型荧光粉,可望补液晶显示色域不高的相对之不足,基于蓝光LED芯片的液晶显示背光源技术仍具有极大的生命力。此外,通过材料体系创新,基于蓝光LED可望获得高效近红外乃至紫外等非可见光光源。在上述领域用荧光粉的材料和技术创新,是实现我国材料乃至光电器件核心专利突破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刘荣辉)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